却说子才带着书信回去复命,齐主高洋听完汇报,气得拍案而起:“好个王僧辩,竟敢如此不识抬举!”
他当即下令高涣继续进兵。
此时的高涣与萧渊明已行至东关。
高涣望着滚滚长江,对萧渊明说:“殿下莫急,待我再给王僧辩写封信。”
他提笔写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望将军三思。”
信使刚走,王僧辩的军队就到了。
散骑常侍裴之横率兵阻拦,两军在东关交战。
齐军势大,梁军大败。
裴之横战死沙场,只剩几百残兵逃回。
“报——裴将军战死了!”
传令兵跌跌撞撞跑进大帐。
王僧辩闻言大惊,手中茶杯“啪”地摔在地上。
他连夜将军队撤到姑熟,终于下定决心:“来人,准备迎接萧渊明!”
消息传到京口,陈霸先急得直跺脚。
他立即派心腹快马加鞭赶去劝阻:“王公且慢!
萧渊明乃齐人所立,若迎他入朝,我梁国岂不成了齐国附庸?”
王僧辩在帐中来回踱步,叹道:“陈将军有所不知,齐军势大,若不从命,只怕......”
最终他还是派人奉表迎接萧渊明,同时提出条件:“请立晋安王为太子。”
萧渊明满口答应。
五月初,他乘船渡过长江。
王僧辩亲自带着龙舟仪仗在江边等候。
只见江面上旌旗招展,鼓乐喧天。
“臣参见殿下。”
王僧辩躬身行礼。
萧渊明连忙扶起:“将军不必多礼。”
说着竟流下泪来,“若非将军相助,我此生恐怕难回故土。”
入城仪式格外隆重。
萧渊明从朱雀门进入建康,次日便登基称帝,改元天成。
他封晋安王方智为太子,王僧辩为大司马,陈霸先为侍中。
齐军见目的达成,果然如约退兵。
高涣临行前对萧渊明说:“望殿下莫忘今日之约。”
萧渊明连连点头:“将军放心,寡人定当谨记。”
不久,萧渊明上表请求齐国归还郢州。
此时的郢州由齐将慕容俨镇守,梁将侯瑱正在攻城。
城中粮草断绝,守军竟煮皮带充饥,却仍不投降。
齐主接到表章,大笑道:“区区郢州,给他便是。”
遂召慕容俨回国。
消息传到郢州,守军欢呼雀跃。
慕容俨却阴沉着脸对副将说:“这梁国,迟早还是我们的。”
萧渊明见齐国如此爽快,又上表致谢。
他得意地对近臣说:“看来齐主还是很给寡人面子的。”
近臣们纷纷附和:“陛下圣明!”
谁知好景不长。
这天夜里,陈霸先在京口召集心腹商议:“王僧辩引狼入室,我辈岂能坐视?”
部将们齐声响应:“愿随将军清君侧!”
就在萧渊明做着皇帝美梦时,一场巨变正在酝酿。
这个靠齐国立起来的傀儡皇帝,注定坐不稳龙椅。
陈霸先和王僧辩联手剿灭侯景后,原本情谊深厚。
两人甚至结为亲家——王僧辩为儿子王頠聘娶陈霸先的女儿,婚事都筹备好了。
可偏偏这时,王僧辩的母亲去世,婚礼只得延期。
王頠的哥哥王顗却一直对父亲说:“陈霸先这人不可信,迟早会翻脸。”
王僧辩不以为然,笑道:“你太多心了。我们同生共死,他怎会负我?”
然而,矛盾很快来了。
当时,北齐扶持萧渊明为梁帝,王僧辩决定迎立他。
陈霸先坚决反对:“武帝子孙众多,孝元帝能雪耻复国,他的儿子有何罪过,竟要废黜?
何况你我同受先帝托孤之责,你怎能擅自改立新君,还倚靠北齐?”
王僧辩皱眉道:“局势动荡,需借外力安定。
渊明毕竟是宗室,有何不可?”
陈霸先冷笑:“借戎狄之力,无异于引狼入室!”
两人争执不下,最终王僧辩一意孤行。陈霸先心中愤懑,私下对亲信叹道:“王公背弃大义,我不能再顾私情了。”
其实,他未必全为大义,权力之争才是根本。
不久,王僧辩的记室江旰来到京口,报告北齐可能南侵,提醒加强防备。
陈霸先眼睛一亮——机会来了!
他扣下江旰,召集众将,沉声道:“王僧辩勾结北齐,废立君主,已失臣节。
今日不除,后患无穷!”
部将侯安都拍案而起:“末将愿为先锋!”
徐度也拱手道:“末将率水军配合,必取石头城!”
陈霸先点头,留下侄子陈昙朗镇守京口,自己亲率步骑疾行。
同时,他令徐度、侯安都率水军直扑石头城——王僧辩的老巢。
石头城北边连着山冈,地势不算险峻。
侯安都弃船登岸,悄悄摸到城下。
他身穿厚甲,腰挎长刀,命令士兵们用肩膀搭成人梯。
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叠上去,像蚂蚁上树似的。
侯安都打头阵,翻过城墙直冲进去。
后面的士兵也跟着涌进来,转眼就杀光了南门守军,打开城门放陈霸先的部队进城。
这时候,王僧辩正在大厅里处理公务。
突然有人慌慌张张跑进来喊道:“大人不好了!敌军杀进来了!”
王僧辩丢下公文就往外跑,在门口撞见儿子王頠。
父子俩带着几十个随从刚冲出大门,就看见侯安都举着明晃晃的大刀砍过来。
\"侯安都!你竟敢造反!\"王僧辩边骂边拔剑迎战。
侯安都冷笑:“造反的是你!”
两人交手不到几个回合,侯安都的部下就蜂拥而至。
这时陈霸先也带着大队人马杀到,把王僧辩父子团团围住。
王僧辩见势不妙,拉着儿子就往南门楼上跑。
陈霸先立即下令:“给我围死了!
一个都不许放跑!”
士兵们举着火把,把城楼围得水泄不通。
“父亲,现在怎么办?”
王頠急得直跺脚。
王僧辩擦了擦汗:“别慌,让我想想......”
这时楼下传来陈霸先的喊声:“王大人,您还是下来吧!
再不上火把可就要扔上去了!”
王僧辩看着四周越聚越多的敌军,长叹一声:“罢了罢了。”
他带着儿子走下城楼,立刻就被五花大绑。
陈霸先走到王僧辩面前,冷着脸问:“我到底犯了什么罪,你要勾结北齐来讨伐我?
再说,你这防守也太松懈了吧?”
王僧辩梗着脖子回答:“我把北门都交给你了,怎么能说没防备?”
陈霸先冷哼一声,转身就走。
他对部下挥挥手:“把他们父子关进大牢,明日处决。”
第二天清晨,狱卒来提人时,发现王僧辩已经吓死在牢里。
陈霸先听说后嗤笑道:“越是怕死的人,死得越快。”
前青州刺史程灵洗率领亲兵去救王僧辩,与陈霸先的军队激战多时。
刀光剑影中,程灵洗的部队渐渐支撑不住,最终败退下来。
陈霸先没有赶尽杀绝,反而派使者去劝降:“程将军,何必死战?
若肯归顺,兰陵太守之位便是你的。”
程灵洗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罢了,大势已去,不如降了。”
陈霸先见他归顺,立刻传檄天下,列举王僧辩的罪状,并安抚人心:“只追究王僧辩父子兄弟,其余人等,一概不问。”
消息传到萧渊明耳中,他正在宫中踱步,脸色阴沉。
侍从小心翼翼地问:“陛下,陈霸先已杀王僧辩,我们……”
萧渊明苦笑:“这帝位,我还能坐得稳吗?”
他摇摇头,当即决定退位,搬出皇宫。
陈霸先见他识相,倒也没为难,仍奉晋安王萧方智为帝,改元绍泰,大赦天下。
文武百官各升一级,萧渊明被封为司徒、建安郡公,陈霸先自己则掌握大权,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兼扬、徐二州刺史,仍保留司空之位。
都城刚安定下来,忽然吴兴传来急报。
陈霸先展开军报,眉头紧锁。
“报!
吴兴杜龛、义兴韦载、东阳留异三将结盟,正举兵反抗!”
陈霸先冷笑一声:“好个三叛联盟,这是要逼我出手啊。”
手下将领纷纷请战:“司空,不如立刻发兵,剿灭他们!”
陈霸先目光深沉,缓缓道:“不急,先看看他们能闹出什么风浪。”
然而,三叛联盟的消息已传遍朝野,人心浮动。
却说吴兴太守杜龛,乃是王僧辩的女婿。
王僧辩生前曾改吴兴为震州,并提拔杜龛为刺史。
杜龛听闻岳父被害,立刻据城反叛,誓要报仇。
与此同时,王僧辩的弟弟王僧智,时任吴郡太守,也起兵响应杜龛。
义兴太守韦载,本是王僧辩的心腹,同样加入联盟,共同对抗陈霸先。
一时间,江南局势动荡,战火一触即发。
陈霸先早有防备,派侄子陈蒨驻守吴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