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录音棚还行,当众唱多丢人……”可瞥见他似笑非笑的眼神,突然一咬牙站起来:
“谁说不行!等着啊!”摇摇晃晃地挤到吧台,跟弹吉他的小哥比画了半天,抱着把原木吉他跑回来,琴弦在灯笼底下微微发亮。
“咳……”她抱着吉他跟抱个刺猬似的,琴弦勾住汉服腰带上的银铃铛,“就唱你教我的那首小城谣吧,上次录小样你说我副歌喘气太急。”
林瑜坐直身子,手指在吧台上无意识地敲拍子……这歌他们第一次合作时,她在琴房练了三天才敢开口唱。
刚开始弹前奏,苏晴声音还有点发抖,唱到“石板桥边的老槐树”突然卡住:
“等会儿等会儿,这儿的滑音是不是该这么唱?”转头望着他,睫毛在眼下投出小阴影,像只等着被投喂的小奶猫。林瑜直接伸手按住她按错的琴弦,手盖在她手背上:
“无名指按二品,对,就这样。”
歌声重新响起来,苏晴的歌声刚落,酒吧里先是静了两秒,接着掌声像炒豆子似的响起来。坐在前排的大爷把搪瓷杯往桌上一磕:
“闺女,你这嗓子比我孙子手机里的录音带劲儿多了!”旁边穿汉服的姑娘举着手机冲镜头喊:
“家人们!live版小城谣太绝了,乌龟玉佩和烤串才是灵魂啊!”
吧台角落的驻唱小哥率先鼓掌,吉他弦还在嗡嗡响:
“妹子,你这跑调都跑出个人特色了,比我改编的摇滚评弹有意思多了!”老板端着盘冒热气的桂花糖糕挤过来,油渍斑斑的围裙上还别着刚才替苏晴拿吉他的号码牌:
“姑娘,这糖糕算我送的,您可给咱们酒吧招来了半条街的客人!”
外头的石板路上,游客们贴着木门往里瞧,灯笼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有个戴遮阳帽的大姐扒着门框喊:
“老板,还有空位不?我们是听着歌声找来的!”老板笑得见牙不见眼,冲后厨喊:
“加十份冰粉,算我账上!”转头又对苏晴说:
“您接着唱,今晚全场消费我买单,就当给您的‘古城首秀’捧个场!”
苏晴抱着吉他直往后躲,耳尖红得能滴出血:
“别别别,再唱下去您该亏本了!”林瑜接过老板递来的糖糕,顺手替她擦掉琴弦上沾的银铃铛穗子:
“老板太客气了,我们就是随便唱着玩的。”
老板却摆手:
“哎!自打古城开发旅游,来的都是拍风景的,您这带着烤串味儿的民谣,才是咱们老百姓爱听的烟火气!”
说话间,外头又涌进七八位客人,有举着糖画的小孩,有拎着卤味袋的情侣,吧台前的木凳很快坐满了人。
穿堂风裹着护城河的潮气吹来,苏晴忽然看见下午在码头遇到的船老板也挤了进来,手里还拎着串刚烤好的鸡翅:
“姑娘,接着唱!我把烤架搬来了,您边唱边烤,这才叫‘水陆两栖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