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这地方姜宁没来过,这是第一次。
这座城市很老,也很现代化。
好吧,这就是一句废话。
不一样的是英伦风景跟法式和意大利式浪漫还是有些区别的,一样的是,这座城市也很拥挤,而比较麻烦的是,英国脱欧后,来伦敦得办签证。
就挺耽误时间。
主要是没来过,想带冯雪来看看。
仔细感受,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
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虽然已经不在,但是作为近代西方民主的发源地,英国佬还是有点东西的,但那些都不是姜宁关心的,他关心的是人家的地。
欧洲国家太多,各国的法律政策也不一样。
比如法国,外国人买地就有限制。
英国的土地买卖无限制,和德国一样,外国人都能自由买卖。
除此之外,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都没有限制,芬兰需要申请,丹麦要在当地注册公司,不然也需要申请,还有的则规定欧盟成员国公平可以随便买。
非欧盟成员国公民需要申请等等。
总之五花八门。
晚上下榻酒店,塞维尔整理了一份资料拿给姜宁看。
资料里有欧洲各国土地政策,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还有一些目前正在出售的农场和牧场。
价格那是相当感人。
欧洲的地价可比美国和澳洲要贵多了。
也就加州、新泽西州还能比一比。
便宜的也不是没有,也有两三千欧的,单位是公顷,但大概率不是什么好地,好像姜宁也不需要太好的地,一公顷两三万欧,亩均上万了。
姜宁喜欢烂地,甚至是荒地。
因为便宜,而且容易买。
就算是石头滩也行,起码能种树。
歇了一晚,第二天去看农场。
正好有个农场出售,顺便去看看。
都说英国除了伦敦,剩下的都是农村。
这话确实有些道理,出了伦敦就是大面积农田。
乍一看和老美的乡下没区别,可是仔细看,区别还是很大的。
老美的农场那是真的大,动辄就几千上万英亩。
英国佬的农场就小多了,全是几十英亩的。
几百英亩的都很少看到,更别说几千上万的了。
这次出售的农场在彼得伯勒市郊,种植小麦的。
面积不大,才53英亩。
姜宁看了很不满意:“这农场也太小了吧?”
塞维尔道:“老板,欧洲不比美国和澳洲,欧洲国家多,人口也多,不可能存在美国和澳洲那种数万英亩的超级农场的,大多数都是这种中小型的农场。”
姜宁听的那个摇头:“如果我在欧洲购买一百万公顷的土地,那岂不是至少得有上万个农场,伙计你告诉我这怎么管理,就算我一天看一个农场,一年也看不完。”
塞维尔道:“那不可能。”
姜宁问:“为什么不可能?”
塞维尔道:“老板,欧洲不是美洲和澳洲,没有那么多土地卖给你。”
姜宁拍拍额头,思索了一阵,道:“那就这样,买个一个农场之后,再想办法把周边的农场也买下来,尽量把农场连成一片,越大越好。”
塞维尔也只能点头:“好的老板。”
姜宁问:“英国人的小麦单产怎么样?”
塞维尔明显做了功课的,就给他讲了一下。
根据数据表明,英国人明显比美国人更会种地,小麦的亩产在900-1200斤,和老家差不多,当然这也可能是英国人耕地面积少,粮食没办法自给自足。
不好好种地没有饭吃的原因。
老美就不一样,耕地面积那可是世界第一。
粮食出口大国,产量全靠耕地堆。
说正经的,其实还是耕地规模决定的。
几十英亩的小农场,和几千上万英亩的大农场,耕种和管理肯定不一样,前者能做到相对精细化耕种管理,后者只能靠老天爷赏饭吃,产量当然有差别。
晚上没再住在伦敦,飞去了荷兰。
别看荷兰弹丸小国,面积才四万平方公里出头。
但人家是农业强国,欧洲第一农业出口国。
老家的好多蔬菜种子都是荷兰的。
还有什么荷兰土豆……
姜宁是来参观和学习的,看了一圈很感慨。
水里种的蔬菜。
架子上长瓜果。
这些玩意老家也有,但规模很小。
荷兰人的无土栽培确实牛逼。
但也就那样了。
反正姜宁不想吃这玩意。
晚上在酒店休息时,冯雪看着有点累。
姜宁问她:“你是不是很累?”
冯雪点了点头,比划了一下。
有点。
姜宁亲亲她的面颊,道:“明天去比利时,再不到处跑了,在布鲁塞尔休息几天,等我见几个人,咱们就回去。”
冯雪比划了下,感觉表达不清楚。
就拿手机写字:“你忙你的,我睡一晚就好了。”
姜宁扫了一眼,说:“先洗澡吧!”
冯雪点了点头,放下手机脱衣服。
“我帮你。”
姜宁体贴入微,帮她脱。
冯雪不好意思,但也不反对。
强忍着被他各种咸猪手,脱的光溜溜。
姜宁也飞快的解除武装,牵着手去了浴室。
……
第二天坐火车去比利时,到布鲁塞尔两百来公里,两个半小时车程,比坐飞机还要快捷方便,欧洲出个国,比老家去趟省城还要方便。
比例时在欧洲没什么存在感。
但首都布鲁塞尔却是欧盟总部的驻地。
姜宁拍屁股做决定,也把欧洲的家族办公室放在布鲁塞尔。
这是一座小城,人口一百万出头。
相当于老家的一个地市,还得是西北的市。
南方发达地区的地市动辄几百万人口,甚至还有上千万的。
也就西北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