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都市言情 > 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 第259章 招人稀罕

第259章 招人稀罕(1 / 2)

冯雨姑姑家的表哥郑同波是体制内的,三十岁还没结婚,在西北的小县城算是妥妥的大龄青年了,如果不是体制内人员,就是大龄剩男了,而不是大龄青年。

都是表哥,差距却不小。

冯雨的这个表哥不结婚,只是单纯还没准备好。

不想太早结婚。

其实恋爱谈了好几年了,就差个手续。

自家的表哥不结婚,则是没人和他结。

所以情况还是不一样的。

记得冯雨出嫁那天,就是郑同波抱下楼的。

早上刚上班就接到家里电话,表妹一家要过来。

去年过年表妹一家去了外面。

快半年没见了,怎么也得招待下。

郑同波就去找领导请假。

领导一听,问:“哪个表妹,是不是北安的冯老师?”

郑同波点点头:“是的。”

领导就问:“你那表妹夫来不来?”

郑同波说:“好像要来。”

领导可就来了精神:“你那表妹夫现在可不得了,大老板想见个面都见不到,北安本来不如咱们七泽,看这两年发展的,短短两年间就成了全省第一养殖大县,去年GDP总量已经冲进全省县区前二十,今年有望冲击前十,一个农场就解决了北安的数十亿负债,现在北安轻装上阵,进入高增速阶段,正在迅速拉开和兄弟县的差距。”

郑同波说:“听说姜宁多数时间都在国外。”

领导问道:“方不方便安排来县里跟老板见个面?”

郑同波一脸的为难:“领导,这种事我不好说啊!”

领导就讲感情:“小郑啊,你也是七泽人,难道不希望七泽发展的更好?这些年七泽使了多少劲,你也不是不知道,可七泽一没矿产资源,二没区位优势,只能发展农牧业,但一直都不成规模,质量也不高,既然有这层关系,难道你不应该为家乡做点贡献吗?”

郑同波很无奈,干脆说实话:“领导,我跟表妹聊过,姜宁的事业都在外面,就没想在国内发展,那个大牧场也是因为北安的陆书籍找了姜宁好几次才勉为其难上马的,大老板也去考察过几次,姜宁要是想投资,大老板早就找过来了。”

领导苦口婆心:“正因为这样才需要你为七泽的发展做一些贡献嘛!你们是亲戚,交流比较方便,可以打一打感情牌嘛,组织上对你这么肯定,难道你不应该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吗?”

郑同波无语了,道德绑架都来了。

这特喵的……

真的好想骂娘。

最要命的也是这个。

前阵子刚被谈过话,据说明年有机会升职。

这要是不听话,估计就凉了。

表妹来的可真不是时候。

郑同波唉声叹气的离开单位,开车往家走。

他自己买了房,现在不和父母住。

到了小区上楼,爸妈也请假从单位回来了。

还买了一大堆东西,蔬菜肉蛋之类的。

显然是要准备午饭。

郑同波一边换拖鞋,一边问:“他们什么时候到?”

郑开明说:“估计快到了,你妈说打电话的时候说已经出门了。”

郑同波问:“怎么不周末来,周内都在忙。”

冯玉梅说:“小雨说姜宁后天要走,就今天有时间。”

郑同波那叫个无语:“有钱人可真忙。”

郑开明说:“这社会没有谁是容易的,没有付出哪里来的收获,普通人钱不够花,那些大老板时间不够用,不都是一样的道理。”

郑同波也明白这个道理,说:“我请假的时候不小心说漏嘴了,我们主任一听姜宁也要过来,就让我安排姜宁和大老板见面,早知道不说姜宁来了。”

郑开明道:“让人为难的事情别做。”

郑同波点点头,有点发愁怎么给领导交待。

正说话呢,好像有人上来了。

郑同波忙走到门口,从猫眼里往外瞅了下。

就看到冯雨抱着娃在前,冯雪跟后面。

姜宁一手拎着一个箱子,跟在最后面。

刚转过二三楼之间的拐角处。

于是把门打开,出去站在了门口。

冯雨看他开门出来,招呼了一声:“哥也在呢!”

冯雪只能比划。

郑开明说:“刚还和我爸在说呢,你们什么时候到,没想到这么快。”

冯雨一边上着楼梯,一边说:“姜宁开的太快,才走了半个多小时。”

姜宁跟着叫了声哥。

郑开明笑着点点头:“快进屋吧。”

进屋,冯雨姑父和姑姑在门口迎。

打着招呼。

郑开明看到姜拎手里的箱子,嘴里还说着:“这不年不节的,拿东西干嘛!”

姜宁就挺实在:“甩着个空手不好意思走亲戚。”

郑开明笑了笑,把人让到沙发上坐下。

小家伙下了地,站在两个妈妈的中间。

好奇的打量陌生人。

冯玉梅一边倒茶一边说:“快半年没见了,甜甜都这么大了,叫个姑奶奶。”

小家伙当然不叫了。

冯雨就教:“甜甜,叫姑奶奶。”

小家伙最听妈妈的,奶声奶气道:“姑奶奶。”

冯玉梅高兴的不行,去年春节出去之前三人带着孩子来了一趟,那个时候小家伙才刚满周岁,只会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其他的都不会叫。

五个月没见了,瞧这小嘴巴叫的有多顺溜。

冯雨继续给女儿教:“这个是姑爷爷。”

“姑爷爷。”

“给姑爷爷问个好。”

“……”

“说姑爷爷好。”

“姑爷爷好。”

“这个是舅舅。”

“舅舅。”

“给舅舅问好。”

“舅舅好。”

郑开明和郑同波都挺乐,这小家伙真招人稀罕。

不但长的漂亮可爱,语言天赋明显也很强。

有些孩子两岁还不会叫爸爸妈妈的都不少。

冯玉梅倒上茶,弄了个果盘。

才在一边坐下,招呼小家伙:“甜甜来,姑奶奶抱一下。”

小家伙扭头瞅了瞅,往妈妈的怀里靠了下。

不给面子。

冯玉梅越看越稀罕,这小家伙真太招人稀罕了。

不知道自家儿子结婚后,能不能造出个这么爱可的乖孙女。

逗了会小家伙。

冯玉梅才问起大人:“你公公婆婆呢,还在澳洲吗?”

冯雨说:“四月回来了,待了半个多月开学又走了。”

冯玉梅问:“那边能习惯吗?”

冯雨说:“刚去肯定不习惯,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我婆婆学英语学的挺快,已经能和外国人交流了,公公也能说几句,但说的没有婆婆好。”

冯雨梅点着头,问冯雪:“小雪什么时候要个孩子?”

郑开明和郑同波父子就都看冯雪。

去年来的时候还不知道。

四月份的时候,冯雨梅碰到冯雨舅妈才知道。

大侄女也跟了姜宁。

冯雪不好意思,红着脸比划。

冯雨主动解说:“打算等甜甜再大些,到三岁上幼儿园了,姐也要一个,到时我也能脱开身,不用整天围着甜甜转,正好再和姐一起带孩子。”

冯玉梅说:“那也挺好,小雪今年二十八,再过两年三十,要孩子也来得及。”

这个话题男人不好掺和。

而且毕竟不太符合道德伦理。

听着都觉尴尬。

郑开明问姜宁:“你哥还在种药材吗?”

姜宁道:“明年不种了,在旁边给弄了块地,他自己干了。”

郑开明点着头:“那也挺好,北安的陆书籍走了?”

姜宁道:“昨天刚走的。”

郑开明道:“可惜了啊。”

“确实挺可惜。”

“听说走之前还把县里的债务给处理掉了?”

“出让了一部分农场的股份。”

“这才是真正的一心为民啊!”

郑开明挺佩服,道:“我工作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这种人,难怪北安这两年发展那么快,项目一个接一个落地,GDP都快追上临河区了。”

姜宁道:“两个农场去年营业收入总共也就十亿出头,我都不知道上百亿的GDP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郑同波接上道:“那不一样,GDP是全县域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统计营业收入的算法不同,北安这两年陆续建了好多肉制品厂子和围绕木材产业的加工厂子,这些企业虽然没有农场那么大的规模,但也在创造价值,都能贡献GDP。”

姜宁点头,这他当然懂。

而就在他和冯雨姑父表哥聊天时。

七泽县衙。

大老板也接到报告,北安的财神爷来七泽走亲。

“务必要把人留住,我现在就往回赶。”

大老板在市里,接到电话就坐不住了。

七泽的条件其实比北安优越,因为在弱水上游,不缺水,农业一直都是支柱产业,过去发展的也比北安好,可北安这两年却像是装上火箭助推器一样发展非常迅猛。

市里都在讨论,照这个势头。

今年GDP总量超过市府所在的临河区概率很大。

北安资源贫瘠,最多就有点煤炭资源。

但产业链做不起来,那玩意带动不了经济发展。

而且会对环境生态造成巨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