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福利(1 / 2)

太阳落山,把客人送走。

姜宁不想干活,就像有些人喜欢做饭,却讨厌刷锅一样。

叫了两个保安队员过来收拾残局。

忙活了半个小时才收拾干净。

“辛苦了,这条烟拿着。”

“不抽烟。”

“拿回家给你爸抽。”

两个保安队员拿了烟心情愉快的走了。

半个小时赚了一条华子,太值了。

拿回家给老爸,老爸脸上也有光。

其实休息时间被叫来干私活也不怎么抗拒,一年十几万,福利待遇又这么好,给老板干点私活算什么,但姜宁是讲究人,公私很分明,干私活从来不让白干。

之前让酒店的人买东西,还没给给呢!

姜宁又给刘金亮转了一千块,让转给帮忙买东西的员工。

问了问冯雨给陈刚介绍对象的事。

冯雨说:“我把照片发给张姐了,张姐说她给朱玉梅老师看看,行的话就见个面。”

姜宁诧异:“这种事弄不好会得罪人,你怎么不自己出面?”

冯雨说:“我本来想打听一下情况再约朱老师的,但我和朱老师不太熟,张姐要帮忙我也不太好拒绝,就当欠个人情吧!”

姜宁道:“人情是最不好欠的。“

冯雨无所谓道:“欠就欠了吧,有机会再还,咱俩还是张姐介绍的呢!“

姜宁点了点头,这到是实情。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

姜伟打来电话:“打不打麻将?”

姜宁问:“都有谁?”

姜伟说:“就我们哥三,还有魏姐夫。”

“魏涛?”

“对。”

姜宁想了一下,时间还早呢!

玩玩也行。

挂了电话对冯雨说:“我去打麻将。”

冯雨问:“晚上回不回来了?”

姜宁道:“不知道,打的看。”

冯雨就没再问,也没唠叨他。

姜宁抱了一下女儿,换身了衣服开车走了。

走的时候没问,去了才发现,堂姐夫魏涛也在。

剃着个大光头,头发还没长出来。

看着就不像是好人。

掉完位置,换座位坐下。

魏涛坐在姜宁左边。

姜宁一边抓牌,一边问:“老魏牌风好了没有,牌风没好就不打了,赶紧换个人,免的一会来气我再抽你一顿。”

姐夫都不叫了。

魏涛脸色难看,一声也没吭。

姜伟和姜泽都望着姜宁,拼命使眼色。

打脸不是这么打的,有点过分了。

姜宁视若无睹,面子是互相给的。

就魏涛这种人,要不是亲戚,都没资格跟他坐一桌。

恶人还得他这种人来磨。

打了一阵,魏涛接了个电话。

好像是刘伟打来的,表姐夫刘伟跟魏涛走的近。

接完电话没过一会,刘伟就来了。

拉了把椅子坐姜宁旁边,边看边说话。

坐了一阵。

刘伟说了个事:“我看了一个加州的农场,打算入手了。”

姜宁惊讶:“加州农场?”

刘伟点头:“对,月初去了趟美丽坚,加州那边挺不错。”

姜宁道:“加州是不错,但那边的农场贵。”

刘伟说:“是挺贵,170英亩的小农场要130万。”

姜宁问:“什么类型的,你买下准备经营?”

刘伟点着头道:“生态农场,我觉的比较有搞头。”

姜宁觉的这位表姐夫岁数越大胆子越小,考察农场考察两年了,每次说要买,临到头都退缩,前怕狼后怕虎的,去年还说要租块草场养牛,结果也是嘴炮。

最终没了下文。

姜宁也不给他给建议,说:“看好你就买。”

刘伟道:“钱出去比较麻烦,你那能不能给我换点钱?”

姜宁道:“渠道多的是,去外面注册个公司签上几个合同打场官司赔钱就出去了。”

刘伟说:“说起来容易,具体操作起来太麻烦了。”

姜宁道:“那去澳门赌一场,给人出点手续费也能出去。”

刘伟听了摇头:“没操作过,被人坑了就麻烦了。”

姜宁扭头看他:“我也缺钱,缺美元。”

刘伟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

再什么也没说。

当着魏涛的面谈这事确实不合适。

万一被举报乐子就大了。

第一轮很快打完了。

姜宁和姜泽输了钱,姜伟和魏涛赢了。

姜伟伸个懒腰,问刘伟:“姐夫打不打,你来打?”

刘伟摇头:“我不打,你打你的。”

于是掉了下风继续。

魏涛牌风比以前好多了,也不知道是劳改的结果,还是姜宁在不敢乱发脾气,总之老实的很,过了凌晨后,刘伟毕竟岁数有点大,五十几岁的人了,有点撑不住。

打了声招呼先撤了。

四人一直奋战到天大亮,才散场走人。

各回各家睡觉。

姜宁回到农场,先去食堂吃了顿早饭。

又打包了两份,才回家睡觉。

上三楼看了看,冯雨和冯雪一起睡的。

这会还睡的呼呼的,都没醒。

姜宁就没进去,关上门去了二楼睡觉。

感觉刚睡着没一会,就被电话吵醒了。

拿手机看了看,县里打来的。

来了个考察团要去二场,陆老板要陪着去。

叫他一起。

姜宁只得爬了起来,洗了把脸换衣服出门。

到了楼下,冯雨和冯雪也正准备出门。

带女儿去遛弯。

冯雨还挺惊讶:“你去哪里,才睡了一个半小时。”

姜宁道:“有个考察团,得去陪一下。”

冯雨问:“你不瞌睡啊?”

“不瞌睡。”

姜宁抱下女儿,就出门开车走了。

到了二场,行政办已经做好接待准备。

姜宁问了一下情况,心里大概有了数。

来的是一家做高端冷鲜肉的企业,县里好不容易请来的,目的自然不言而喻,二场这么多牛,能就地加工做产业链,怎么也比卖牛强,卖原材料太落伍。

做深加工产业链才能解决就业和创造税收。

快九点的时候,县里的考斯特开过来。

下来十几号人,陆老板亲自陪着。

握手介绍一番,先去了牧区参观。

几个外地人看着巨大的草场显然十分惊讶,进了牧区就让车停下,下车参观,蹲在地里扒拉牧草,近距离观看牛的生长情况,看着还挺专业的。

那位领头的刘总问:“这么大的养殖密度,草料能跟上?”

曹俊清担任解答员:“可以跟上。”

“这怎么可能!”

刘总不信:“一亩地养五头牛,别说见过,我还没听过这么夸张的养殖比例。”

曹俊清道:“我们牧场的牧草长的快。”

“牧草长的快?”

“对,我们有独家技术。”

“什么独家技术?”

“这个就涉及到机密了,不方便透露,事实上不要说一亩地养殖五头牛,就是十头牛牧草也够用,这也是我们最大优势所在,对于养殖企业来说,成本永远是第一位的。”

刘总点了点头,这话到不假。

成本是企业的命脉。

这个不用多说。

但还是想不通,什么样的独家技术能让一亩地的牧草产出供养五头牛甚至更多牛。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刘总问道:“你们的牧草是不是转基因类的?”

曹俊清道:“不是,这个可以检测的。”

刘总更疑惑了,却不好再问。

人家都说了是机密,还怎么追问。

原本还不相信有机养殖,但进草料库看完后,才彻底信了。

这里的牛确实不喂科技狠活,只吃草。

但牧草的搭配却很讲究。

刘总虽然不算内行,但也多少懂一点。

多种牧草搭配,能提供牛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

或许唯一有问题的,还是这些牧草吧!

要么用了高产化肥。

要么就是没见过的科技狠活。

不然牧草怎么能长这么茂盛。

但不管怎么说,这家牧场的模式都很值得借鉴。

甚至可以说是让人眼前一亮,打开了新的思路。

从没想过,养殖还能这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