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都市言情 > 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 第232章 有钱不想挣

第232章 有钱不想挣(1 / 2)

菜不安全自己种菜。

面粉不安全自己种麦子磨面。

油不安全自己种花生胡麻和菜籽榨油。

除了味精、盐这种工业品没办法。

自己能种的或者能加工的全都自己做,花椒自己种,听说今年又开始研究酿醋做粉条之类的,总之自己能做的,尽量自己做,坚决不买外面的。

农场做的这些事情陆陆续续传出去后,就成为了北安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由此也形成了一条新的认知,仙灵农场的东西未必是最好的,但绝对是最安全的。

因为农场老板怕死。

农场有五百多职工,证实这些传言并不难。

于是北安人都深信不疑。

不少人想买农场的东西,奈何买不到。

但有了需求就会有市场。

北安最大的生活超市找上门,想合作。

姜宁让人推了,没兴趣。

卖树卖兔子多省事,他连药材都不想种了。

嫌太麻烦。

更不要说种菜搞食品加工了,麻烦事更多。

但县里看到了机会。

二老板过来考察了一圈,看了看农场的几块小菜地,有点不理解,问姜宁:“农场现在已经形成品牌效应,为什么不多种点蔬菜,我想买点放心菜都得给农场打电话。”

姜宁道:“种菜太麻烦了,农场也没多余的地。”

二老板问:“二场做有机蔬菜怎么样?”

姜宁道:“不好搞,二场已经定型了,不是林地就是牧场,也没多余的土地种菜,而且种多了也卖不出去,北安人相信农场的菜不打农药,外面可没人相信。”

二老板道:“你觉的做个品牌怎么样?”

姜宁摇头:“很难,口碑这个东西想做起来太难了,想要让消息者相信,不是打几个广告就行的,现在不比过去了,消费者对商家几乎没有信任度可言。”

二老板道:“还是有的,中原有家超市就做的不错。”

姜宁道:“那是特例,再找不出第二个。”

二老板道:“这么好的东西,不做成品牌太可惜了,其实想做也可以做起来,我虽然不太懂经营,但也想到了几个非常不错的点子,不过我觉的你有点不上心。”

姜宁实话实说:“卖卖树卖卖兔子一年就好几个亿,我还折腾那个干嘛!”

二老板不死心,北安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资源,陆老板搞了一个农业新模式,上面都在探讨这种模式的可行性,自己想做点事情,目前来看无公害蔬菜就是唯一的出路,怎能轻易放弃,道:“农场有这技术,放弃这块市场也太可惜了,农村大面积的耕地荒废,农场可以把那些地承包过来种蔬菜嘛!”

姜宁摊了摊手:“我在外面买了好多土地,以后多数时间都在外面奔波,在北安的时间不多,二场我都没怎么管过,真没多少时间精力搞这个。”

二老板很无语,其他商人只会嫌赚的少。

有钱不想赚的,还是第一次碰到。

但这事别人做不来,只有姜老板能做。

而且做好了不但是一笔能拿得出手的亮眼政绩,农民也能得到实惠,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二老板只能苦口婆心的劝:“时间挤一挤还是会有的嘛!你是北安人,既然有能力带动北安的父老乡亲共同富裕,还是应该承担一分责任嘛!”

姜宁道:“农村的那些地种不了蔬菜。”

二老板问:“为什么?”

姜宁道:“农场的地都是荒地,过去没有开发过,土地也没被污染,但农村的那些耕地不同,打了几十年化肥农药,就算现在抛荒了,农药化肥里的重金属元素和有害元素沉积在土壤中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被土壤消解的,种的蔬菜还是会出现农残超标的现象。”

“这……”

二老板愣了愣,看了眼旁边。

随行的农业局专业人员确定:“姜总说的没有错,确实会出现这种情况。”

二老板沉吟了一下,问姜宁:“温州人的那几块地给你怎么样?”

姜宁意外:“县里打算收回那几块地?”

二老板道:“正在研究,那几块地给温州人两年一直没折腾出东西,就这么放着是对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你要种菜我做主给你。”

姜宁道:“我考虑一下吧!”

二老板点点头,也没再催他。

转了一圈,带人离开了。

姜宁也没上心,他就没想过种菜。

太麻烦了,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种法。

有的要搭架子,有的要育苗移栽。

比种药材还要麻烦。

卖卖树卖卖兔子一年都好几个亿,他都不知道怎么花,还折腾个毛线啊!

但天不遂人愿。

姜华听到消息跑来找他:“听说县里要把温州人的那几块地给你?”

姜宁道:“二老板就是那么一说,没准的事。”

姜华问:“你要不要?”

姜宁摇头:“不想折腾。”

姜华道:“能不能给我拿下?”

姜宁问:“你拿了干嘛?”

姜华道:“我种菜,你的地我不种了。”

姜宁却不看好:“当领导的只会画饼,都不考虑实际,农场的菜也就在北安还行,出了北安,市里都没人相信农场的菜不打农药,种个几百亩还凑合,多了不好卖。”

姜华胸有成竹:“我就是卖菜的,我比你清楚,就算不打无公害,农场的菜也比其他地方的菜品质好的多,不会愁卖的。”

姜宁泼了一盆冷水:“你能保证温州人的那几块地能种菜?”

姜华实话实说:“所以我才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