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反转李隆基(18)
朱元璋感叹道:“这帝王家父子有了嫌隙,就是给小人有空子可以钻了。”
朱元璋爱儿子,有点像民间百姓疼爱孩子,并不觉得皇位被抢有什么问题,反正家业都是要给这孩子的,何必防得那么厉害?
刘彻和玄烨,也都领悟到了这一层,都说帝王家的亲情,掺杂了太多权势与利益,所以十分复杂,有时候父子不像父子,夫妻不像夫妻。可造成这样的原因,真的仅仅是权势问题吗?要知道在民间,也有家贫却兄弟阋于墙,为了几个豁口碗、漏水的破屋吵得面红耳赤,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
刘彻放下手中空空的酒杯,往后仰倒,李隆基对两任太子的态度,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与太子的事。太子李瑛与太子李亨,都没什么过错,甚至品行学识都不错,但都因为李隆基疑心重而打压,这和刘据的处境,有颇多相似之处。
刚开始,刘彻还觉得,刘据与李瑛、李亨二人是不同的,可转念想想,唐也属于后世,自己也不了解唐的情况,又如何得知李隆基不是和自己一样,忌惮太子身后有什么势力?
这是刘彻第一次,决心跳出自己以往常有的思维框架,来看待和思考自己与太子的关系一事,希望以更客观的角度来度量太子刘据这人。
玄烨也两眼放空,回忆着太子自出生以来,这四十年来的事。
早年太子胤礽是个聪明又乖巧的孩子,总是让他开心又骄傲,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逐渐变了。
玄烨想探索出来,到底是哪一件事,表明太子变了,可是他发现,根本很难确定。太子胤礽就是那样,让他慢慢地觉得越来越陌生。
【李隆基对李林甫和李亨的态度,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对李林甫是绝对信任,对李亨却是怎么都不相信。李亨这个太子当得,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日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仅是在朝堂上,李隆基不许太子李亨培养一点自己的势力,连苗头都不许有,比如王忠嗣,日常生活中,也是小心翼翼。据记载,有一次李亨在伺候李隆基用膳,其中有一道羊肉,李亨用刀片了以后,刀被羊肉油脂肉末弄脏了,李亨就用饼将刀擦干净了。结果李隆基看到这一幕就很不高兴,李亨赶紧把擦了刀的饼吃掉了,李隆基才满意。】
【放在别家,别说是孩子给自己片羊肉做卷饼,就是仆人在一旁伺候,谁又会在意刀上的油脂肉末蹭到了饼上一事?李亨身为太子,却连这样的细节也要注意,说明他时时刻刻都小心翼翼,注意察言观色,否则李隆基不知何时就要拿了他的错处,对他下手。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心理承受能力差一些的,估计都能疯掉。】
【李隆基对李亨的态度,与对杨贵妃的态度,完全是两个极端,这也是主播个人不能理解的地方,难道仅仅是因为,杨贵妃不能威胁到他的帝位,甚至是彰显他权力与荣华富贵的摆件,而李亨对他的帝位有威胁么?总之,主播觉得,李隆基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十分不正常,可能越到晚年,越觉得精力与精神不济的时候,越发留恋权势,越发嫉妒不满年轻一辈的精神勃发与充满希望的未来?】
一句话,令几个帝王都沉默了,因为他们都处在一个高龄阶段,赵匡胤和朱元璋更是明白,自己的寿数只有几年了。
天幕最后的话,确实戳中了每一个帝王的痛处。
嬴政虽已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大秦,可他胸中还有一个极为宏大的愿景想要实现,还有许多事想要做,所以他追求长生,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将心中规划的事,一一实现,他为的不是自己,而是为天下生民。
根据天幕的讲解,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是能实现的,只是需要时间,这让他越发想要长寿了。
刘彻看了看自己有些老朽的身体,摸了摸有些斑白的头发,苦笑了起来。
此时他也不得不承认,天幕所说的,都是真的,是他想起来就有些恐慌和不愿面对的事。他嫉妒刘据吗?或许吧,不仅因为刘据年轻,还有许许多多的原因,刘彻自己一时之间也分辨不清楚。
如今刘彻已经高龄,之前天幕又说他“晚年昏庸乱政”,再加上李隆基与太子的事对照着,让本来颇为骄傲的刘彻,突然有点自我怀疑了起来。
赵家父子听着天幕对李隆基的评说,心思各异,赵德芳抖了抖身子说:“玄宗为何这样亲疏不分呢?”
在年龄不大的赵德芳心中,家里人才是最值得自己倚重和信赖的。
听到赵德芳这样问,赵德昭反而松了口气,这说明在赵德芳心中,父亲和哥哥,都是更值得信任的人。
“天幕说了,李隆基贪恋权势。而太子李亨,是最有资格取代他的人。”
赵德芳想了想,道:“可是如果李隆基不点头,李亨也不能继位啊。李隆基为何那么怕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