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经商之法
滇池县临江,河运发达,故设首府于此,府试规定考生都应在户籍所在地参考,所以元静元并未遇上董二郎,但见季长吉、季元等同窗皆未放弃这样的机会。
以往学院并不建议考生当年参考,一是路途遥远,基本功不扎实,难以上榜,往返一趟反倒耽误下一次科考;二是院试环境艰苦,若无把握,反而是白遭罪。
“今年的新生是怎么回事?才刚进学院便往院试这儿赶。”一个白衣书生背着书篓,看着爆满的客栈摇头叹息。
“是啊,就连上任案首都生生在县学和夫子讨教了一年学问,这才成竹在胸,前来参……”另一个学子搭腔道。
“你可别说这案首了,若非今年这元静元,宜州怎会来这么多人。”那白衣书生埋怨的打断了学子的话,提起这案首他就来气。
“为…为何啊?”那名外地学子不解道。
“此人猖狂,道凡事都要把握机会,就算考不上,也能提前熟悉考场,下一次,那个词叫什么来着,啊,对,他说录取概率更大。简直是误人子弟,寻常人家,往来一趟得攒半年银两,困苦人家得节衣缩食一年光景,就被此人白白糟蹋了。”那书生越说声音越大,惹得众人纷纷侧目。
元静元人还未到滇池县,大多学子就听过了此人姓名,元静元,害他们不能住客栈的罪魁祸首。
元静元也冤枉,不过是在课堂上,夫子询问之时,她胡乱一说,众人见她方开蒙一年就考上案首,现下有打算冲击院试,暗暗较劲。
凭什么一个刚冒头的黄毛小子就能去院试,万一他们也考中案首呢?看来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程度并非是绝对的。
一旦有一个人冒出这样的想法,那这么人就会和雨后春笋一样一一冒头。
等元静元和牧遥到滇池县就是这样的光景,平日文质彬彬的书生们,个个耷拉着脑袋,要么是早来滇池县抢到了客房,但却因日益高涨的房费紧衣缩食,要么是因为来得太晚根本抢不到客房,流落街头,找个遮蔽之处暂时安身。
但无一例外,对元静元此人都恨的牙痒痒。
“看着比往年多了一倍的考生,客栈掌柜却是笑开了花,恨不得把元静元此人当财神一样供起来。
“这街上怎么这么多人?”元静元下了马车,看着拥挤的街道,感叹道,还是府城繁华啊!
翠蝶捂嘴笑道:“这可是拜您所赐。”
“我?”元静元诧异的指向自己,又转头看向牧遥,牧遥一样茫然地看向翠蝶。
翠蝶点了点头,将这些日子滇池县的事情大致和两人说了一番。
元静元扁嘴有些无奈,“我哪里知道,这,”古代还有跟风一说呢?
“商人重利轻情意,这哪里能怪阿元,怕不是有人瞅准了这个由头,故意擡价。”牧遥帮腔道。
倒是如牧遥商人的直觉,的确有人浑水摸鱼,起初宜州多来的这几十人并不会造成客栈如此紧张的局面。
偏偏有人觉得这是个商机,便偷偷囤房,再高价售房,等价格涨上来,再将手里囤着未对外开放的客房也高价卖出。
经牧遥这般一说,元静元醍醐灌顶,这不就是,另一种屯粮惜售的套路吗?
“遥儿可想到什么好法子?若真是因我而起,我倒有心帮忙,只是无力应对。”元静云轻叹一声,见旁人打着自己的名号招摇,若因此事出名,她往后怕是出门都要躲着走了。
牧遥皱眉思索,此事推动起来容易,但想将其推翻却很难,一旦趋势形成,便是排山倒海之态,难以更改。
元静云一拍脑袋,这米一时半会产不出来,可房子不就是现成的吗?
“遥儿可曾听过民宿一说?”元静云看向摇头的众人。
“这是什么新鲜词?”身旁书童元则问道。
看向自己起名的元则,元静云很想说你就是那个新鲜词啊。
“你想要用百姓的住处?”牧遥道,‘民’之一字,乃百姓,凡民之属皆从民,民宿两字倒是极为恰当。
“遥儿果真聪慧,只是,我不知此法是否可行?”元静云想到这客栈就如同现代的宾馆,那若增加一个新的竞争对手,客栈的房子没了房客,自然卖不上价,没有新的房客,那客栈的价格同样也会应声而落。
牧遥点了点头道:“你安心温书,此事便交予我来办。”
“那我再和你详细说说......”
牧遥朝身后两人示意,元静云话到嘴边,便被翠蝶与元则两人推进了小院,“郎君,你放心吧!”
牧遥行动很快,元静云提出这个想法,牧遥的脑袋里就冒出了不少新奇的构想,滇池县分东西两区,京都及运河都在其东北方,所以滇池县越靠东,街区越是繁华热闹,反之,越往西越是陡峭山壁,所以东区的房屋大多高耸、宽敞。
而偏西的院落则越发狭小简陋,牧遥几人租的小院正处贡院西北角,也在东区,是个两进两出的小院,正房三间,两侧耳房各加两间,称之三正四耳,可供十二人居住,其中耳房放置通铺,可供十二名护卫及仆从居住,元静云与牧遥各占一间正房,还能空出一间正房。
“你派人去放风,说我们这儿有一间正房出租,比客栈便宜一半的银两。”牧遥朝身边的小厮道。
“一半,一,半?”小厮诧异道。
“嗯,你且去吧。”牧遥挥了挥手,又招来一个人道:“你去这条街上打听一下,还有哪些闲置的宅院,”说完,想了一下,有补充道:“不要找那些高门大户,他们瞧不上这些银钱,专挑我们这般两进两出的院子,或者打听看是否有想出租的院子。”
“是,”这人倒是爽快,吩咐下来立刻就出门去办了。
“你们几个也同他一般,去其他街市逛一逛,若有人想租,便将院子盘下来。”牧遥声调很轻,但语气很是坚定。
其中一人面露为难道:“可是小姐,越是我们租的太多,会不会......”
另一人用肩推了推他,小声道:“只管听小姐吩咐便是,你忘了家主出门时的交代了?”
“是,”众人齐声应道。
不消半日,整个滇池县的东区被牧遥派出去的人转了一圈,共租下八九个院子,大多是二进二出三正四耳的院子。
“你们将这些院子分成两个不同的价位,正房按客栈一般的银两收租,而侧耳房则再减半。”牧遥等众人传来消息,即刻按照先前的法子,将这招租告示贴在了各个客栈不远处。
那些游荡在街市的学子也闻讯而来,不少定下客栈的学子更是将原先定好的客房退了,去找牧家租好的小院。
客栈人多眼杂,哪里有小院幽静,尤其是小院的正房,不仅宽敞舒适,而且还比客栈的客房便宜一半,学子可谓争相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