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阮轻云很体察她的心思,一向对秦遇照拂颇多。
她还经常私下里发秦遇的照片和视频给沈玳,让她看到了儿子和祝家姐弟在一起快乐成长的样子,沈玳这才能够放心。
对于生育这件事,沈玳并不抗拒,所以才会在深思熟虑后,选择孕育秦遇。
但她也没有打算再次生育,所以丈夫在秦遇出生后,就去做了结扎手术。
他们无法为儿子增添血缘至亲的弟弟妹妹,而祝家姐弟的陪伴,刚好能够消解秦遇作为独生子的孤单。
祝家夫妇也对他视如己出,对此,沈玳和丈夫心里一直是很感激的。
所以决定了要和祝家人碰面之后,沈玳便把打点行程和酒店之类的事接手过来,亲自安排。
她还事无巨细地向儿子询问祝家人的口味变化,希望能让他们享用一顿完全适意的晚餐。
秦遇也是如数家珍,显然非常熟悉祝家人的习惯:“祝叔叔的口味基本没什么变化,阮阿姨这些年更清淡了点,基本不吃辣,也更爱素食。
“阿月跟我的口味很一致,不太挑剔,但她不喜欢吃起来工序复杂的食物,比如螃蟹之类的。她还不吃姜,葡萄酒倒可以选几款口味特别的,阿月馋酒。
“小星爱吃甜食,但又不喜欢太甜的,所以甜品都得让他们减糖,有荔枝和提子最好。
“菜式方面,他现在喜欢吃辣的,比以前能吃辣了,还爱吃秋葵、南瓜和新鲜的虾肉。
“不过汤羹得是淡口的咸汤,冬瓜排骨之类的就不错,吃完辣菜好下火。如果是西式的汤,最好不要有奶油,他会觉得腻。”
说罢,秦遇才发现母亲一直笑眯眯地看着他,“你这都快赶上饮食顾问了,也太了解小星了吧。”
就连她这个当妈的,对秦遇近年来饮食口味的变化,恐怕都不如他对祝衍星的了解得多。
而且看儿子这幅上心的样子,显然是极为在乎祝衍星这个弟弟的,说起他喜欢的东西头头是道,甚至还有点享受的意思在里头。
如此一来,就更得好好招待祝家一行人了。
沈玳虽然平常处理家事不多,但她作为作家,也有几位在美食方面颇有研究的老饕朋友。
这些朋友大都是她在文学交流会上结识的,其中好几个都出了自己的书,有专业指南式的美食品鉴目录,也有颇具文人色彩的旅行食记,或是以饮食为主题的精彩小说。
经过对这些朋友的认真咨询,沈玳最终选定了一家知名米其林餐厅,它隶属于当地的一家五星酒店,现在由酒店主人的女儿独立负责经营。
巧的是,那位经营者一听介绍人说预定的人是沈玳,立刻就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还邀请他们免费入住酒店。
原来,她也是沈玳的书迷,本人还有着八分之一的华裔血统,早年也曾去中国留过学,对中华美食文化尤其着迷。
就是在这位名叫Chole的女士接手以后,餐厅才多了不少融合中餐创意的特色菜。
既然能够给祝家人提供更好的招待,沈玳便也欣然接受了这点粉丝福利。
她虽然执意不肯免费住,却还是选择了下榻那家餐厅原本隶属的酒店,并且答应和那位餐厅负责人见一面,还准备了自己签名的新书送给对方。
结束了在秦遇外公家的行程之后,一家三口便搭乘列车,抵达了祝衍星舅舅家定居的城市。
这里临近海港,气候温暖,因而那间五星酒店也有一半靠海,餐厅更是独辟蹊径地设在了山上,景观极好。
见到那位年轻的Chole女士后,秦家三人才知道她竟然和秦遇一般年纪,却已是沈玳的资深书迷,对她的每一本书都极为熟悉。
Chole听说之后,主动表示自己愿意陪同沈玳一起去博物馆,让秦遇放心留在酒店里照顾秦父。
面对东道主的热情招待,沈玳没有拒绝,等到了博物馆以后,她才发现这位年轻的女士和自己很投缘。
当沈玳仔细浏览展品或是记录灵感时,Chole就静静陪着她,等到沈玳愿意聊天的时候,她又总能搭上她的话头,实在是个很好的读者以及聊天对象。
后来,Chole甚至还对沈玳说,她第一眼看见秦遇的时候,就觉得她很像是沈玳曾经写过的一本小说里的人物。
“那个角色可是我少女时代的理想型,自从读了那本小说以后,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对学校里的男孩失去兴趣了。”
沈玳一听那名字就笑了,对她来说,这部作品的年代其实已经有些久远了。
那是她年轻时候创作的一部爱情小说,如今看来文笔着实青涩,却不想,仍对许多思春期少女产生过浪漫的影响,让她们直至今日依然记忆犹新。
面对这个投缘的热心读者,沈玳也小小地透露了一下故事背后的秘密:“不瞒你说,那个人物的原型,其实是我先生,只不过那是他年轻的时候。”
Chole出声惊叹,沈玳便继续笑着说:“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恰好处于热恋期,他总是能给我很多灵感,无论是在人生阅历上,还是人格魅力上,我实在很难抗拒从他身上取材的欲望。
“或许父子之间是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吧,只是我自己从来没有往这方面联想过,毕竟在我描写那个角色的时候,我儿子甚至还没有出生。”
“一定是有的,我一看到现在的小秦先生,就能想象得出您的丈夫在年轻的时候是多么帅气。”
Chole说话很风趣,看似是在赞美沈玳的丈夫,实则也是在表达对秦遇的欣赏。
“确实如此。”沈玳微微一笑,谢过了她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