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89(1 / 2)

187-189

一行人在路上颠簸了两天,终于在第二天晚饭时进了城。

黄大个今晚值勤,见苏平回来,立马笑着打了招呼,见到他身后的两辆马车后,微微一愣,刚要把人拦下一为,就听苏平道:“是孙大公子和二公子,他们听说咱们招人,便跟着一道过来了。”

黄大个知道两人都是正儿八经的举人。

立马肃然起敬,冲着苏平点了个赞,而后便让人放行了。

苏平道:“你差人去给孙夫人她们说一声,我先将两位公子带到衙门,让她们来衙门就成。”

黄大个应了一声,立马找了人去通风报信。

孙家两兄弟,在快到黄杨县的时候,就支愣起来了。

孙大、孙二在前头的一辆马车里,后面一辆车里是老婆孩子。

看到地界了,孙大奶奶将两个孩子唤醒,笑道:“快到了,一会就能见到奶奶和姑姑了。”

两个孩子迷迷糊糊的,一听这个立马来了精神,挤在窗前兴奋的往外瞧。

孙大、孙二比起自家孩子也不逞多让。

孙二望着城外绿油油的田地,好奇道:“哥,那里种的是什么?”

一尺来高了已经,这还只是他们左边的,到了右边就不一样了,甚至开始扬花了。

孙大道:“玉米吧,或者高粱?”

“啊,我记得咱们那边的玉米才种上没几天。”

这把孙大给问懵了。

待到了城门外,两人整个都傻眼了,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一排排的安置屋,直到看到苏平停下来与一个城门卫聊天。

两人才下车走了过去。

孙二道:“这些人都是流民?”

苏平指着左边标着1-5的区域道:“这边是快满一个月的,在这一个月内身份查明,再没有任何问题的就可以入城了。”

“右边的6-15也是按时间排的,因为大家来的时间不一样,为了好区分,便将近两日的都安置在一起。”

最远处那边的几个屋子里住的是身体有恙的。

两人都一一记了下来。

正说话间,孩子也从下了车跑了过来,两人各自把孩子抱起来,苏平见时间不早了,也没多给两人介绍,笑道:“明日,明日再让人带你们好好转转。”

孙大应了一声好。

随后便抱着孩子跟苏平一道往城门口赶。

远远闻到一阵阵的香气,孙二吸了吸鼻子道:“这肉香味好浓啊,闻起来像是鱼汤。”

他一开口,怀里的儿子孙二毛,就咽了咽口水,小声贴在他耳边道:“爹,二毛想喝鱼汤。”

孙二心说,我也想呢!

这味道闻起来可真够香的呀。

就听苏平道:“是鱼汤,我们黄杨县里头有河流,不远处又有典江,所以,我们自己圈了个鱼塘,养了两三年了,今年鱼长大了,大家会定期捞鱼改善生活。”

除了城内的一块鱼塘外,今年他们又在典江边上圈了一块,养起了鱼。

顺便养起了珍珠蚌。

这东西还是妇幼办那边提出来的。

恰好古籍里有些记载人工养殖的方法,就这么先试验了一批,至于成不成都无所谓。

苏平感觉,待手里有钱的时候,好像就不着急着赚钱了,许多小玩意儿都成兴趣爱好了,好吧,他目前还是一年只赚几十两的俸银,工资一点没涨。

孙大原先想说,流民也改善啊,结果听到他们还养了珍珠蚌立马闭了嘴。

入了城,更是灯火通明。

安置屋这边也有,依旧有号码。

再往里走又是第二道城门,苏平笑道:“原先这才是我们的城门,不过后来流民越来越多,城内着实有些拥挤了,总不能因为流民而占了城内百姓的资源,于是我们就外扩了。”

去年后半年搭一面墙,今年开春开始,已经余下的两面给搭完了,整个城扩大了两倍不止。

所以,内城算起来全是本地土着,外城就属于后来人了。

进了内城,孙家一行人更加感受到了热闹非凡,远远听到一阵打板子唱曲儿的声音。

苏平指着不远处灯火最旺的地方,道:“那是我们新建的菜市场的旁边的广场,我们回来的赶巧了,今日刚好是看演出的日子,这边是戏班子在演出,像县学那边就是说书先生在讲故事,另一处的学堂外则是皮影表演……”

孙二听得一知半解,“为什么还有看表演日?”

苏平耐着心给他解释了一下。

大毛二毛已经按耐不住了,这会儿也不饿了,咬着要去凑热闹。

苏平道:“两位嫂子可以过去瞧瞧,我先回去让人准备吃食,一会好了差人来叫你们。”

大奶奶和二奶奶笑着应了一声,便领着自家孩子,由侍女陪着去看戏了。

苏平边走边给孙家二位讲黄杨县的情况。

比起耳闻,亲眼见到,着实令两人震惊不小。

黄杨县才多大,占地面积也不过是京都的十几分之一,饶是扩充后的黄杨县也不过是京都的十分之一。

可这热闹与繁荣情形,是他们在京都都不曾见识过的。

这边的景象与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也与京都纸醉金迷万般不同。

孙大觉得,这里有种勃勃生机。

怪不得他娘和妹妹一来就不想回去了。

两人对视一眼,越发觉得跟苏平过来是正确的选择了。

他们这一行人是走走停停。

到了县衙里,孙夫人已由孙知宁陪着在门房等着了,听见马车响动,立马走了出来。

瞧见两个来月没见的儿子,微微拧了眉,“不是说孩子们也来了吗?”

孙大脸上的笑容僵了僵,略有些失落道:“瞧着外头热闹,去广场那边看戏了。”

孙太太这才眉开眼笑道:“小孩子新鲜也是应该的,宋家班的刀马旦确实了得,下次有机会你们也去瞧瞧,肯定会大开眼界的。”

孙知宁:“……”

趁着孙夫人和两个儿子聊天时,孙知宁帮着苏平整理了一下行李。

苏平出差大半个月,回来屋里干干净净的,甚至茶水都是热的。

对于这位卢婆子印象越发好了。

孙知宁整理好行李去小厨房瞧了下水,看水已经热了,便来唤苏平洗漱一下,自己则去厨房找值班的厨师给他们备点吃的。

孙夫人没想到两个儿子居然这么有眼力见,主动跟着苏平过来。

孙大道:“其实我们俩哪能想到这个。”

是贾耀春这段日子在府里住着,再加上冯管事来了黄杨县一趟,贾耀春把黄杨县夸得跟一朵花似的。

两人也憋不住好奇。

而且这年头想要继续科举,谈何容易。

是以,两人回头就与媳妇商量了一二,要不也去苏平那边谋个差事,总好过在家里混吃等死,还不知猴年马月天下能安定了。

孙家二位媳妇,认识苏平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家里的孩子收到苏平送来的礼物已经堆了一小库房了,逢年过节苏家送的礼更是数不清。

两人倒是极力支持他们过来。

不过有个条件,得把家眷带上。

孙夫人道:“你们想留在城内还是想到对岸去?”

孙夫人将前段时间县考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笑道:“也亏他想得出来,还真别说,办得似模似样的,那考题我也瞧了,非常有实用性。”

“前几天笔试成绩出来了,这几日各部门正在面试呢,你们俩若是有什么想做的事,倒可以去试试面试。”

孙二道:“我们没参考也行?”

孙夫人有些自豪道:“当然可以了,你们俩都有举人的身份,不用参加笔试,可以直接面试的。”

母子三人正说着话。

大毛二毛被自个儿母亲领着回来了。

一人手里拿了一串糖葫芦,不过这个季节还没有山楂,他们糖葫芦里串的是草莓和桃子。

孙夫人搂着两个孩子亲了又亲。

孙知宁过来喊他们去吃饭的时候,孙大、孙二才知道,刚才妹妹一直不在屋里。

一顿饭后,孙家两房的屋子已经收拾好了。

一行人在路上晃了两日,尤其是大毛二毛,这会儿一坐到床上,就眯起了眼睛。

孙知宁忙拉着孙夫人离开,笑道:“大哥、二哥、大嫂、二嫂,我和娘先回去了,有什么需要的只管来找我。”

她们与胡家母女两人就住在孙主簿的家里。

刚好与宋家大房一个宅子。

苏平连日奔波,这一觉睡得特别沉。

第二日,张典吏上门了,他才从床上爬起来。

张典吏身后跟了四个人。

一个文文静静的小姑娘,说是姓马,今年十六了,打小家里就请了先生教她读书识字,琴棋书画也不在话下。

是上四月份才从流民转入城的一批人。

苏平看她的模样,就想起来了,这位是文敬一位朋友的外甥女。

本来是去投奔文敬的,不过宋氏和孩子都来这边了,文敬索性把人也打发过来了,文敬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与对方分析了利弊的。

虽说有文敬的书信,但马家人知道了黄杨县这边的规矩,便也没仗着身份吵着要先入城,而是与大家一样在外头等了一个月。

这才获得了入城的资格,那时候苏平刚好去了对岸。

还没有流民分流过去的政策,是以马家便留在了外城。

这次的县考,她和兄长都报名了,马姑娘一看苏平要招两位助手,平日的工作就是帮忙整理一些材料,传个话,递个消息什么的。

马姑娘二话不说,就选了这个。

苏平当时听张典吏说,要给他助手的人起码超过了三十个,没料到这小姑娘真被选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