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53章景哥儿被找到了…………
卫姜对这个名字有印象,在书中这人会在两年后闹出一件大事来,他裹挟着百姓作乱,让南方陷入了长达半年的兵乱,最后还是信王亲自领兵镇压下来的。
也是从这件事,皇上才注意到小儿子的优秀,开始用心地去培养他,让他跃过潞王成为东宫太子。
他是那个陆猴子吗?原来叛乱是从宜春开始的吗?
“县主,不如我们先回去从长计议。”
徐仰被马将军挤眉弄眼的搞没办法,只能上前劝说。
“对对对,徐大人说的有道理,回去细细商量下,想个有把握的办法再来。”马将军在旁边打边鼓。
卫姜就好像没听到他们的话一样,转头问他:“你的卫所有多少兵力。”
马将军心都凉了,看来她是要强攻了,难道在贵人眼里,他们这些人的命真的不是命?
就这么攻上去,她知道要死多少人吗?
他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说话时都带着情绪:“按规定应该有五千多人,不过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没有满员,如今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三千人。”
就算三千人,这三千人还不一定全是精壮,再扣除一些老弱病残,两千多打底,水匪占据了地势便利,硬碰硬确实不成。
“走吧。”卫姜转身朝马车走去。
马将军愣了一下,确定不是打吧。
他提脚跟上,“县主这是去哪?”
卫姜不解,转头问他:“不是要回去商议?”
马将军咧嘴,搓手道:“是,县主英明。”
“县主放心,这里我会让人盯着情况,一有动静就会有人来通知我们。”
马将军还要安排盯梢的事情,徐仰也要去衙门一趟,查一下清风寨的情况,便相约一个时辰后在县衙碰面。
街上行人多,马车走动的并不快,卫姜原本回想书中关于陆猴子的记载,可惜,他不是什么重要配角,名字也只是出现在男主的功劳簿上而已,至于他的生平与背景,完全没有介绍。
她看向车外想放空一下思绪,却被路上的行人吸引了注意,一男子边走边看向手中的纸包,嘴角勾起,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这一幕真的很治愈,要是每个人都这么开心真好。
下一刻意外来来,街边一小店店主没有注意到这男子,端起水盆就要往外泼。
一盆水就这么照头淋了过来,还好那男子反应快,第一时间转过身,最后只是肩头泼湿了。
他没去管衣服而是检查怀里的东西,暴怒道:“你怎么回事,也不看着点,东西没了要你陪。”
店家小心陪着笑,“对不住对不住,我给您擦擦。”
“去你的。”那男子推开了店家,脸色很不好。
店家讪笑:“对不住,我看看您东西有没有损失,坏了我一定陪。”
这店家也算是通情达理的人,周围看热闹的人也劝和了几句,其中有认识这男子的问道:“这不是丁大吗?这是打哪儿来?”
丁大见到熟人脸色和缓了些:“我这不是去买了些新茶吗?”
那男子有些奇怪,“你不是前些日子才去买吗?”
丁大嘿嘿笑了声,敷衍道:“买点存着,这又放不坏。”
那人和丁大熟,想了一下道:“那我也去再买点。”
他转身就进了街角一家铺子,那铺子方位不是很好,生意却很火爆,进出的人很多,基本上都提着油纸包出来。
本来很平常的一幕,却有什么东西在卫姜脑子里一闪而过,可惜没有抓住。
田彩嘀咕道:“宜春的人这么喜欢喝茶吗?”连小老百姓都要囤茶,看刚刚男人那样子,那茶比他衣服还要紧。
卫姜想到当初窦景就是在查茶引的事情,心中一动:“停下,我们也去看看。”她看向那间铺子。
铺子不是很大,就是明暗两间,卫姜一行人很显眼,掌柜的亲自来招待。
“夫人您喜欢喝什么茶?我们这里什么茶都有,这是虎丘茶,我们江南名茶,香气清幽扑鼻,那些夫人小姐们都很喜欢,只可惜这茶产量不多。整个宜春也只有我这里有一点。“
见卫姜目光移向旁边,他立马殷勤地介绍道:“这是天目茶,和虎丘茶齐名,产自吴中。”
他看卫姜衣着不俗,眼光一转,把底下柜子中藏着的好东西端了上来:“夫人,这是六安贡茶,宫里贵人们可都是喝这个的。”他竖了个手指头。
卫姜淡定看了一眼,说了句:“不错。”
长佩和田彩也看了一眼,“没有家里的品质好。”
掌柜表情僵硬来一下,但很快就更殷勤了。
卫姜不动声色打量着铺子,掌柜带她看的是上等茶叶,放在明间靠外边,而里面暗间来往的都是布衣百姓,卖所谓的新茶。
“你们家的新茶是什么茶?”似好奇地随口一问。
掌柜的看了眼里间,笑着道:“夫人见笑,其实就是些一般的粗茶,没有名字大家就都混叫着新茶。”
他招呼那边的小二送来了一包新茶,打开给她们看:“这些夫人怕是喝不惯,小老百姓也只是拿它给白水添个滋味。”
掌柜试探问道:
“不知夫人您要挑些什么茶,要是多的话我让人给您送府上去。您府上离这里不远吧?”
田彩答道:“你送到后衙就是,我们住哪?”
掌柜奉承道:“原来是县尊的亲眷,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了。”
卫姜端着架子微微颔首。
看了一眼长佩,长佩懂了,上前一步:“刚刚你说的那些都包了吧,我们夫人要带回去做土仪,你这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
掌柜的笑道:“有,有。”
“你这好像都是江浙那边的茶叶。”
那掌柜站在梯子上,正在往下拿东西,随口回道:“这不是近吗,水路运来也方便。”
卫姜随着长佩她们挑,看向里间,那里的生意倒比这边好多了,两个小二忙的昏头转向。
“你这赚钱吗?”她擡起下巴朝里面指了一下。
掌柜笑道:“多少也能赚点,我们东家常说生意无大小,这小老百姓的生意做好了也能赚。”
卫姜点头:“这话说的不错,看来你们东家是个会做生意的。”
那边长佩她们把每种茶叶都拿了点,掌柜拿出算盘扒拉,一顿噼里啪啦,笑容可掬地道:“承惠三十两八钱,零头小人做主给您抹了,收您三十两。”
长佩掏出银票付账,掌柜的笑就没停过,这可是笔大生意。
“你这茶卖的不贵。”卫姜道
掌柜后背都挺直了,颇有些得意道:“您就是去杭州苏州也不一定有我们这价格。”
可能是见卫姜她们大手笔,掌柜特意送了一小罐珍藏的茶,“这是小的一点心意。”
卫姜揭开闻了一下,味道有些熟悉,她眼神一顿,不动声色道:“这是什么茶,闻起来还不错。”
掌柜带着炫耀道:“您应该没听说过,这是我们东家自己种的,不往外卖,名叫龙井茶,这茶喝起来不输那些名茶,它三泡时滋味最好,您回去试试。”
卫姜笑了,“这么好的茶,我回去得试试,不知道你那东家贵姓?也是宜春人?要是好喝我得找他买点。”
掌柜笑着摇头:“我们东家姓柳,不是宜春人。”
却不肯透露是哪儿人。
出了店铺,卫姜加快了脚步,吩咐人立马去请徐仰和马将军。
徐仰就在前衙,来的很快。
“县主,您让我拿这几年官盐买卖账册是作何用?“
卫姜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是递给他一罐茶,“这茶如何?”
徐仰不明白她怎么还有心思品鉴茶叶,只是潦草看了一眼,“虎丘茶,品质还不错。”
卫姜问他:“我听说徐大人爱茶,不知这样的茶叶在京城能卖到什么价格?”
徐仰这才用手拿出来看了看,“大概十多两一斤是能卖到的。”
卫姜笑了:“徐大人猜这是多少钱买的?”
徐仰不明白她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叫他来是聊茶叶生意。
好在卫姜也不用他回答,已经自己主动说了:“掌柜卖我八两,辛苦从苏杭运来,却只是卖这么点钱,你说这老板做生意图什么。”
徐仰脑子也挺快的,立马想到了茶引案子。
“看来小窦大人没有妄言,这个茶引案子确实内有古怪。”
卫姜继续道:“若我没有记错,这江浙之地除了产茶还有盐吧。”
徐仰惊愕,不由地站起身:“你是说,他们名义上是运茶其实是运私盐。”
这就说通了,为何当初那些商人要凿船,盐遇水即化,什么线索都没有留下,窦景找不到证据,还被人倒打一耙。
“盐三税一,而茶三十税一,买卖盐需要户部签发盐引,而茶引只需要地方衙门签发即可,甚至没有数量限制。”
巨大的利润就算茶叶不赚钱又算什么。
徐仰脸色凝重,语气肯定:“他们在运私盐。”
卫姜之前在茶业铺子里的时候也只是觉得奇怪,怎么那么多百姓来买茶,可是龙井茶的出现,加上东家姓柳,她都不用去查了。
窦绍说过,他第一次喝到龙井茶就是在杭州的盐商家,而葛月也送过她龙井茶,后来证明这茶出自柳大福。
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巧合,如今又出现了龙井茶,东家还姓柳。
徐仰低头翻看自己带来的账册,越看脸色越不好,这……这官盐卖出去的数目对不上,宜春这么大的县,人口不下十万,怎么可能只吃这么点盐。
所谓的新茶就是私盐,他们运的根本不是茶!说的也不是茶。
马将军刚来不明所以,只看到徐仰黑着张脸,以为他还在忧愁清风寨的事情,安慰他道:“县主和徐大人也不用担心,我刚刚和弟兄们排演了一下,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他们窝在水寨里我们拿他们没办法,但我们可以引他们出来……”
徐仰打断了他的话:“你知道宜春有人在卖私盐吗?”
马将军愣了一下,然后点头:“知道。”
见徐仰表情不对,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解释下,他可不是包庇私盐贩子。
“官盐价格高,百姓都吃不起,很多人都得了病,直到几年前市面上忽然出现了大批私盐,价格又便宜,百姓们这才都吃上了盐。”
官府的人也不是不想抓这些私盐贩子,可他们狡猾的很,没有固定窝点,衙门几次清查连半根毛都没找到,就连百姓们都帮着他们。
其实让马将军来说,贩私盐就贩私盐吧,谁让官盐太贵了吃不起呢,没了私盐,小老百姓就又没盐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