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历史军事 > 盛唐一只统 > 第254章 你俩不能比那俩货差!

第254章 你俩不能比那俩货差!(1 / 2)

第254章你俩不能比那俩货差!

一想起青霉素的效用,李隆基开发南洋群岛的念头就不可遏制,任谁说什么都没用。

他也不觉得让郯王李琮去经略南洋群岛有什么问题。

李琮的能力在安西都护府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不管是领兵还是治下,李琮在碛西做的都可圈可点,让李隆基很放心。

身为大唐的皇帝,他才不会天真的以为仁德真能感动四海,教化番夷。

番夷能被教化的前提是恐惧和敬畏,要从内心里对大唐臣服。

没有强兵能将,就算喊破嗓子说是大唐的地盘,有心人依旧会装作听不见,更别提种植园的巨大利润,养活几个小国都不成问题。

所以不但李琮要去,兵部、工部和户部都要派人去。想要在岛上好好种田,那就该有的都得有,尤其是码头和大船,海上运输线得保持通畅,不能让南洋群岛与大唐本土断了联络。

李隆基心意已决,反对的声音很快便弱了下去,没人想顶着皇帝的怒火触他霉头。

开发南洋群岛成了定局,所以大家更关心接下来的利益分配。

现在明眼人都看得清楚,米洲作物是块很大的肥肉,谁先咬上谁就能赚的盆满钵满,说不定还能让家族实现等级跃迁。

别的不说,单就陛下目前对米洲作物的重视,他都特地下旨设立南洋都护府了,这明摆着就是在给种植园保驾护航。

以前的招抚使,谁能有这个待遇啊?招抚回来的藩属地最多设个羁縻州,以夷治夷,哪用得着派一个亲王过去亲自管理?明摆着真对南洋群岛寄予厚望。

在这种情况下,但凡要是有点门路的人,就都该琢磨着怎么能在南洋都护府中分一杯羹。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个种植园最终能搞出什么成果,但薛三迄今为止还无一败绩。

有他做这南洋种植园的管事,发财的几率远比亏本大。

消息传出,胜业坊的院子越发门庭若市。

前来递帖子的人不少,认识的不认识的还有人托人介绍的,乌泱乌泱的马车挤满了巷子口。

这回大壮不养病了,因为李隆基授意他可以引入民间力量一同开发南洋群岛。

皇帝也是很鸡贼的,虽然下定决心要掏银子在岛上建立种植园的,但皇帝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当然还是要省,所以李隆基也愿意给那些蠢蠢欲动的世家豪族一个机会。

他要借此机会观察薛三这个人,想看看薛三到底会引哪家上岛,薛大壮本人会不会站队。

大壮……

大壮当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他都准备去海岛上避避风头了,自己必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趟京城的浑水。

大壮大笔一挥,来者不拒。

但是要提交计划书,而且还要验资。

他已经写好了南洋种植园的建设规划,并以奏折的形式上报李隆基。

李隆基看过之后觉得很不错,大壮便以皇帝择定后的方案公开招商,价高者得,招商结果由户部公示,中标者还要去官府立契为证。

这样做虽然不能完全摒弃人情关系的影响,但因为招商过程是由户部操作,结果也是由户部公示,有监察御史从中监督,所以最终的结果跟大壮也没什么关系,看不出他有倾向或是站队。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实则大壮还是有暗箱操作,比如他提前给几家大户透露了可能会赚钱的方向。

这几家包括老关系户王家、前对头武家、几位有分量的宗室和勋贵。

王家是肯定要说的,王守一夫妻俩从厌胜风波以后就是大壮的忠实粉丝,羊毛生意让王家赚的盆满钵满,在大壮出海之前,王家都是统和宿主在京城的主要消息来源。

可惜时过境迁,王守一不是当年的王守一,王皇后也不是当年的王皇后。财帛虽然动人心但权势更能迷人眼,王家已然踏入了这场大唐第一权势之争,大壮虽然不想被裹挟,但也不能一下子就和对方断了交际,毕竟中宫皇后和祁国公对付他一个小小的六品官,那还是轻而易举的。

于是他装病躲开了祁国公的饮宴,但依旧给了王守一一块大肥肉,让他能在南洋岛上赚大钱。

同样的待遇也给了武惠妃背后的武氏一族。惠妃娘娘目前对染退居幕后专心养孩子,但大壮觉得这位娘娘的野心不可能永远蛰伏,更别说武家早在他出海的时候便有意交好,阴错阳差才拖到了现在,他不能再拂了人家的面子。

而且这些大户有钱,还都出手大方,引他们上岛能给朝廷节省不少开销,还有机会推动第三剧情点的航海通商任务。

毕竟赚钱的机会多得是,也不是每一种都适合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