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衣服能脱一下吗?
一想到刚才自己酒后说的那些话都可能被朝廷的密探奏报给皇帝,王守一脑门上的汗珠子便“噼里啪啦”往下掉,脑中不断闪过裴虚、刘庭琦等倒霉蛋的脸。
完了完了完了,这回他王守一是真要倒大霉了!
你说他……他怎么就管不住这张嘴,喝了酒嘴怎么就每个把门的,什么话都敢往外念叨呢!?
王守一战战兢兢,抖如筛糠,一擡手抽了自己几个嘴巴。
他干这事儿的时候前来传旨的天使正好进屋,一擡眼满屋子的酒气,杯盘狼藉不说,晋国公还一边哭一边抽自己,顿时心中一尘。
不好,这两人看样子是喝醉了,这喝醉了可怎么进宫?
他也是很费了一番功夫才找到这薛大人。主要薛大人虽然在胜业坊有座御赐的府邸,但他家里没人,连个门房都没有。后来还是经街坊指点去城门口蹲他那个出去放驴马的小随从,这才知道薛大人去了晋国公府吃酒。
这转着圈的折腾,一下就折腾到了傍晚。
其实内侍心里也着急,火急火燎的,之前他找不到人怕误了宫里的大事,现在是看这两人满身酒气要误大事,恨不能跳起来先揪着薛三治一番罪。
但他是高力士的心腹,知道薛三这小子跟高大人还有些交情,所以就算急得火上房,内侍到底也没敢造次,只挤出个僵硬的围笑宣了旨。
末了,还特地点拨了一句。
“薛大人快整治一下,太医署的诸位医丞医监们还都等着呢。”
太医署?
医丞医监?!
正抽自己嘴巴的王守一蓦地停顿了一下。
这么说来……着急召薛三郎入宫不是因为他俩酒后失言这事儿?看天使的意思好像也不知道他俩刚才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所以找薛三……是因为太医署要跟他商量治病的事儿,说起来陛下已经连着两次缺大朝会了,朝中都有人说……
“晋国公这是……”
传旨的内侍看了忽然顿住的王守一。
“哦,他喝醉了在发酒疯,一阵儿一阵儿的。”
748马上替王守一遮掩。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晋国公的酒品品,的确和常人不大一样,酒劲上来就自己锤自己。”
“酒品和常人不大一样”的晋国公有瞬间的僵硬,然后又开始痛哭流涕地扇自己嘴巴。
对,我喝醉了,我在发酒疯!
我什么都没听到,我没有窥探陛下的病况,你俩收拾好了就赶紧走吧!
甭说他着急,来传旨的内侍比他还急呢!
之前陛下偶然风寒,喝了几副药也未见痊愈,反而还愈发严重了起来,直至缠绵病榻。
这可把太医署吓坏了,陛下正值壮年如何便这样久病不愈?怕不是另有隐疾?!
太医院是全大唐看病最稳妥的一群人,因为经手的都是王公贵族,哪个治坏了都担不起责任。
也正是因为这样,太医院的方子以温和为主,主打一个“稳”字,治的慢些不要紧,千万不能再生出别的病来,慢慢调养总能见效。
但李隆基这次生病却不是这样。
他因为吐蕃进京求和,安西军大破黑衣大食和突骑施而龙心大悦,不但连续三天在骊山宫大宴使团,第四天一大早还骑马奔回长安祭表宗庙,又与几位兄弟和近臣饮酒作乐,终于把自己折腾生病了。
一开始李隆基还没当回事,以为是从骊山宫回来的时候骑马呛到了风。反正只是咳,喘得不是很厉害,估计吃些汤药就好了。
太医署给他准备汤药,李隆基一饮而尽,喝完继续在后宫听曲赏舞。前阵子他把赵连枝弄进了宫,这小娘不但长得好看,口技也是一绝,猫狗人都学得惟妙惟肖,也不比赵妃那身跳舞的本事差。
就这样寻欢作乐的好几日,李隆基的咳嗽不但没好,反而还愈发严重。他喉咙里开始有痰,整日咳个不停,还开始发起了热。
太医署会诊说是伤寒咳症,给开了方子。
结果喝了三四天,不但没有止咳,李隆基的体温更热了,烧的晕晕乎乎,干脆下不来床了。
这下可是把太医署一众人吓得够呛,这怎么病不但没治好,反而越治越严重了呢!?
平时大家给一众王公贵族治病就够谨慎的了,这次可是大唐的天子,每一次用药都是经过大家反复论证的,从药方到制配全部万无一失,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纰漏啊!
“不管怎么样……”
太医令的眉头皱的死紧。
“还是先把陛下的高热降下来,再图其他。”
如何去高热,一众人又出现了争议。
以黄杏仁除邪,调白虎甘草以和药性。
不过给天子用药,药量增一分怕伤体,减一分效用便不显。说到底都是过于慎重,不敢开攻伐之药,效果自然不佳。
连烧了三天,李隆基也扛不住了,叮嘱王皇后盯着太医署想办法,自己脑袋一歪,晕了过去。
王皇后大惊,忙安排人去请长安城里的名医想办法,王焘、陈藏器等人都纷纷受召入宫,看了李隆基的医案,便提议用安西医疗所的新药乙酰丸试试。
王皇后自然是知道乙酰丸的。她兄长王守一家的大管事经常来往西域,安西医疗所的乙酰丸她父亲王仁皎也在吃,据说心口痛的毛病好了许多。
“乙酰丸可能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