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历史军事 > 盛唐一只统 > 第171章 你得收买人心!

第171章 你得收买人心!(1 / 2)

第171章你得收买人心!

仗打到这个份上,那肯定是不可能继续下去了,安西军大获全胜。

大壮溜达到李琮跟前,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他。

“殿下,等会儿全军班师回城,您记得训话的时候发一波赏赐,尤其是神臂营和弩坊,这回对战他们可是出了大力。”

啊?

李琮挠头。

我什么时候说要给全军训话了?而且还发赏赐?犒赏那不是兵部和父皇决定的吗!?

“兵部是兵部,您是您,您不是安西都护府大都护,安西军不都归您管嘛。”

大壮想给自己手下的工匠们争取一些福利。

这一百五十台神臂弩可是在一个月之内赶工出来的,造出来还不算完,还要经过反复调试和校准,与弩机匹配的箭矢可不是个小数,这些天大家都是在拼命。

现在大获全胜,要是不能现场就敲定一些奖励,等报到朝廷那奏折还指不定怎么写呢。

毕竟写奏折的是阿使那献,他肯定要夸大自己的功绩,压缩弩机的加成。

而兵部看重的是军将,是战果。弩坊干的再好也比不过光鲜亮丽的守边将军,至于辛苦赶工的贡献,说不定一个字儿都看不到。

不能说阿使那献不地道,但这就是人性,人会本能的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谁都是一样。

大壮左右不了阿使那和兵部,但他能接触到李琮,要是能说动李琮先兑现一部分奖励,至少这一个月大家的都没白白辛苦。

大壮一开始还有点怂,想说又不敢说,最后还是748给了他肯定的眼神他才有了底气。

“为什么不要赏钱?”

他统爹大力肯定了他的想法。

“项目完成以后,不管是目标奖还是分红,肯定马上就得兑现的呀!要让大家能看到现钱,这样下次熬夜加班的时候才有动力。不然你光用嘴巴花大饼,谁能相信你?”

“要给,一定得给,这大半年羊毛工坊赚了不少钱,安西都护府的财政十分宽裕,让李琮快点批款。”

而且统爹还对他这种懂得给下属谋福利的精神大加赞赏,鼓励他一定要说服(忽悠)李琮。

于是薛大壮便趁着郭知运和王晙都去看神臂营的时候进谗言,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一定要在大军回师之前搞定。

李琮对“薛三郎”是有滤镜的,凡是薛先生说的话他都会仔细考量,这次也不例外。

他想了想,觉得薛先生的这个提议有点惊世骇俗。之前他在宫里学的可不是这样,哪有地方大员不经朝廷私自犒赏的,这不合规矩啊!

“嗐,有功要赏,有错必罚,赏罚分明,哪儿都是这样的规矩。”

大壮加大了输出力度。

“就兵部那个办事速度,送个军饷军资都要一年压着一年。此次乃是对阵具甲重骑的大胜,等兵部走完全部流程黄花菜都要凉了。咱们那边塞战事多,军兵伤亡频繁,要是不能及时拿到赏赐,大家冲锋的积极性也会受打击的,毕竟谁能保证自己战亡后还能拿到去年的赏钱?”

这倒是……不一定能保证。

李琮在安西都护府待了一年,早不是之前那个困在四方城中的单纯少年,对于朝野上下的运作规则也摸出了一些门道。

就比如这战功的赏赐,要是父皇亲自下旨点名的还好,批量的奖励经过层层扒皮,落到军兵个人手中的寥寥无几,而且期限漫长拖沓,有时候人死多年赏银才到账是常有的事儿。

可人既然死了,要是家中没有丁男继续从军,这一家子多半在碛西也不好生活,很可能也找不到踪迹了。

唉,安西军都是军护,就靠着这点军饷赏金养家糊口呢。

眼见着李琮的态度开始松动,薛大壮又再接再厉,继续劝道。

“都护府是都护府的,兵部是兵部的,不相冲突。”

“而且兵部的赏是谁发的?是从朝廷到都护府到军将再到知道一个军将,有些连陛下都不记得,就记得出征时候挂的帅旗,你说这赏算谁的?”

话说的就有点杀人诛心了,但李琮却不能否认这也是实情。

和他这高高在上的安西大都护相比,底层军兵真正熟悉的反倒是管理他们的军将,比如郭知运、阿使那献这样的,肯定比他这个大唐郯王知名度高。

他不否认安西军的忠诚度,但这个忠诚度既和大唐挂钩,也脱不开军将的影响。

尤其是在碛西,无论是郭虔瓘还是阿使那献,亦或是郭知运,这些军将长期统帅安西军队,兵将之间的配合度非常高。

虽然这样有利于军令的执行,但也会出现军将影响力过大,形成军事小团体甚至门阀,成为边塞的实际控制人。

这无疑是朝廷不愿意看到的。

想到这里,李琮忽然灵光一闪。

“所以张孝嵩和阿使那对调,父皇也是这个意思?”

大壮其实不知道李隆基是个什么意思,但他知道这时候他不能露怯,所以他点了点头。

“嗯,阿使那在北庭领兵多年,又差点成为西突厥可汗,陛下忽然换他来安西,我觉得不单单是兵败铁门关的问题……”

至于到底是什么问题,那他薛大壮就不说了。

他跟着他统爹混了一年半,见得最多的就是聪明人讲话只讲一半,另一半自然有人会脑补。这样即便说的不准,那也是脑补之人想岔了,和说话的人没关系。

李琮果然低头沉思,在擡头的时候,眼中多了一分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