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技术的推广(2 / 2)

夜幕降临时,陆琛和苏瑶在酒店房间里整理反馈。白板上贴满便签,从\"多语言支持\"到\"区块链兼容\",每个建议都标注着提出者的国籍和机构。苏瑶揉着太阳穴,将散落的长发别到耳后,眼中布满血丝:\"没想到非洲代表对移动设备防护需求这么高。\"陆琛敲击着键盘,窗外的滨海湾金沙酒店灯光璀璨,倒映在海面上如同破碎的星河:\"正好结合我们的边缘计算技术,开发轻量化版本。不过还得考虑电池续航和散热问题。\"两人一边讨论,一边在白板上写写画画,不知不觉又到了凌晨。

接下来的三个月,他们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在日内瓦的国际刑警组织总部,系统成功拦截了模拟的跨国洗钱数据,追踪到隐藏在暗网深处的加密钱包,每个交易细节都被清晰记录;在东京的金融峰会上,它抵御住了针对数字货币交易的量子攻击,让黑客精心设计的漏洞利用程序瞬间失效,现场的技术专家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在肯尼亚内罗毕的培训现场,技术员们为能实时监测移动支付安全而欢呼,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反复说着\"aazg\",眼中闪烁着对新技术的渴望。但赞誉背后,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你们的系统太依赖云端服务器,在网络不发达地区根本无法使用!\"印度尼西亚代表在雅加达会议上直言不讳,手中挥舞着爪哇岛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地图,上面大片区域都标注着\"无信号\"。当晚,陆琛和苏瑶紧急召集当地团队开会。实验室窗外的暴雨敲打着玻璃,雨水顺着百叶窗的缝隙渗进来,在操作台上汇成细小的溪流。他们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将AI核心算法压缩了70%,开发出离线运行的智能终端,甚至设计出太阳能充电的便携式装置。当第一台样机成功运行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苏瑶却累得直接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随着推广深入,更复杂的挑战接踵而至。欧盟数据保护专员提出系统必须符合GdpR法规,陆琛带领法务团队逐条对照修改,与欧洲顶尖律所进行了上百次视频会议。有时为了一个条款的表述,他们会争论几个小时,会议室里堆满了法律文件和翻译资料;沙特阿拉伯要求增加伊斯兰教法合规模块,苏瑶亲自飞往利雅得,在宗教学者的书房里,与戴着头巾的教授们讨论数据加密与宗教教义的融合。那里的空调开得很足,她却常常因为激烈的讨论而额头冒汗。每次突破都伴随着深夜的争吵与和解,有次为了一个算法逻辑,两人在酒店走廊里争论到凌晨,最后靠苏瑶冲的一杯浓咖啡重归平静。

半年后的纽约联合国总部,水晶吊灯在穹顶下闪烁,将整个大厅照得如同白昼。当联合国秘书长亲自为系统颁发创新奖时,陆琛的手心再次沁出汗珠。领奖台上,他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突然发现第一排坐着当年在新加坡提出质疑的中国代表。对方朝他点头致意,眼中满是认可,胸前的国旗徽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那一刻,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自豪。

颁奖晚宴上,苏瑶举起香槟,气泡在杯口破碎成细小的珍珠:\"知道吗?现在全球每100个遭受网络攻击的组织中,就有37个因为我们的系统避免了损失。\"陆琛望向窗外的自由女神像,霓虹灯下的数据流如同银河般璀璨,在楼宇间编织成无形的网络。他深知,这只是开始——暗网中不断升级的攻击手段,量子计算机的技术突破,都在提醒着他们必须持续创新。

回到实验室的那个清晨,朝阳透过百叶窗洒在代码墙上,形成一道金色的光带。年轻的程序员们围在一起讨论着如何将脑机接口防护融入现有架构,白板上的公式在晨光中泛着银光。有人在黑板上画着新的设计草图,有人在电脑前编写代码,敲击键盘的声音如同美妙的乐章。陆琛和苏瑶相视一笑,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他们明白,在守护数字世界的道路上,没有终点,只有永不停歇的脚步和永远炽热的初心,就像那些在量子世界中永恒纠缠的光子,跨越时空,守护着信息的纯粹与安全。而这,正是他们毕生追求的事业。